道岔產(chǎn)生病害的主要因素
產(chǎn)生道岔病害的因素很多,綜合起來大體有如下幾點。道岔本身結構上的缺陷。鋪設位置和各部尺寸不符合規(guī)定;道岔在列車車輛的動力沖擊作用下發(fā)生的尺寸和結構變形;養(yǎng)護維修不當與自然侵害等等。
道岔本身結構上的缺陷,又可分為不可避免或暫時難以避免的弱點和可以通過改造消除的缺陷兩種。隨著各種新道岔的問世,很多結構上的缺陷已逐步得到克服和解決。
一、道岔結構缺陷
道岔本身結構特點所帶來的主要缺陷,一般有以下各點。
1.“75”型及“75”型以前的各型道岔普遍使用直線型尖軌。這種尖軌轉轍角較14
大,車輪從基本軌過渡到尖軌時,列車急驟地改變運行方向,車輛沖擊尖軌,從而對軌道產(chǎn)生較大的縱向和橫向沖擊力。
2.尖軌經(jīng)刨切后斷面削弱,且只有連接桿和跟端結構(活接頭)將其連接組成框架,在其全長范圍內(nèi)沒有扣件將其固定在岔枕上,加上尖軌高于基本軌,當車輪通過時,尖軌容易發(fā)生跳動、橫移和爬行,增大了尖軌尖端被軋傷的可能性。
3.導曲線半徑小,且無超高,因此軌距、水平、方向難以保持。
4.從尖軌尖端起到導曲線終點止,軌距、方向和高度變化迅速,軌距、水平遞減率較大,列車通過時對道岔的橫向和縱向沖擊力大于普通線路。
5.固定型轍叉存在軌線中斷的有害空間,車輪在轍叉翼軌與心軌間過渡時,由于高低和橫向不平順,對轍叉的翼軌和心軌的沖擊明顯大于普通鋼軌接頭,使翼軌與心軌容易被軋頹或軋傷。
6.連接曲線與導曲線合成一對反向曲線。方向不易保持。導曲線無緩和曲線,始終點處發(fā)生橫向沖擊。
7.道岔從轉轍器到轍叉間,聯(lián)結零件較多,容易發(fā)生松弛失效。同時鋼軌密集、岔枕間隔窄小,給搗固帶來困難,容易造成軌道坑洼,方向不良,助長爬行,破壞軌距,加劇鋼軌及其零件的磨損。
二、道岔各部分結構缺陷
(一)轉轍器
1.切軌底基本軌的軌底切口處容易折斷。
2.尖軌跟端無橋型墊板,尖軌跳動,軌距不易保持。
3.尖軌尖端降低值過小,實際尖端過寬,容易被軋傷,并有被車輪爬上造成不安全因素的可能。
4.直尖軌長度過短,轉轍角過大,側向過岔速度受限制。
5.尖軌跟端輪緣槽過窄時起護軌作用,接頭容易損壞,過寬時轉轍角增大。
6.尖軌跟端螺栓無套管,螺栓帽上緊則妨礙扳動尖軌,松開時尖軌跳動及橫移。
(二)導曲線
1.缺少連接鐵板和通長墊板,容易發(fā)生橫向移動。
2.導曲線位置不正確,沒有按支距做好圓度,軌距、方向不易保持。
15
(三)轍叉及護軌
1.鋼軌組合轍叉長心軌尖端未淬火。
2.翼軌上未堆焊加高,車輪到轍叉心突然下降,軋傷心軌尖端。
3.組合轍叉下面沒有大墊板。
4.轍叉各部分間隔尺寸不適當,如翼軌輪緣槽過寬過窄過寬時減少了車輪踏面與翼軌的接觸面積,使翼軌迅速磨耗,同時車輪過早地離開翼軌,加重了心軌尖的負擔,過窄時某些輪對通過轍叉時發(fā)生撞擊,增加阻力,消耗動能,影響速度。
5.翼軌與心軌采用切軌底式結構,容易折斷。
6.長心軌與短心軌接觸位置太靠前,長心軌切割過多,強度減弱,容易折斷。
7.翼軌的咽喉尺寸過小,彎折點設置位置不當,引起嚴重磨耗,導致輪背沖擊咽喉,影響速度提高。
8.護軌及翼軌開口尺寸過小,緩沖段沖擊角過大,甚至沒有緩和段,車輪通過時對護軌及翼軌沖擊力過大,使護軌及翼軌串動,護軌及基本軌橫移,螺栓折斷,軌距、方向不易保持。
三、連接曲線設備缺陷
1.有的轍叉后無夾直線或夾直線過短,過車搖晃。
2.連接曲線設超高時,順坡距離不夠。
3.連接曲線末按規(guī)格位置設置,方向不圓順,過車搖晃。
4.有的連接曲線鋼軌下木枕無墊板,軌距方向不易保持。